近日,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在檢測了各種空氣污染物之后,發現直徑小于10微米的細微顆粒物與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及死亡的增加關系密切。具體地說,就是這些細微顆粒物與冠心病、心肌梗死、高血壓和中風(卒中)的發生及死亡的增加密切相關。
空氣污染與呼吸系統疾病的發生密切相關是眾所周知的事實。那么,空氣污染為什么會導致心腦血管疾病呢?
空氣污染越重發生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越大。
一項來自美國21個城市的研究發現:大城市空氣中,直徑小于10微米細微顆粒物的濃度通常為4-20微克/立方米,濃度每增加10微克/立方米,發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將增加24%,由此造成的死亡風險將增加76%。
德國的研究人員調查了兩個德國城市的3399位居民。結果發現:居住在交通要道
英國愛丁堡大學的一項針對暴露于廢氣環境中的男性工人的實驗發現:空氣污染可明顯加重心肌缺血,如原有心臟病,則會引起更為嚴重的后果。
煙草燃燒時釋放的煙霧中含有多種細微顆粒物,包含一氧化碳和尼古丁等生物堿,以及胺類、酚類、烷類、醛類和重金屬元素等。其中與冠心病和高血壓有關的化學物質達十余種。研究表明:長期吸煙可使高血壓的發生率顯著增加,腦出血的發生率增加28倍,腦梗死的發生率增加2.5倍,中風的死亡率增加2-6倍。值得一提的是,被動吸煙者所吸入的冷煙霧中的細微顆粒物對健康的危害更大。
對策:全方位減少空氣污染
●應用環保產品,減少汽車尾氣的排放。
●改進工業生產的流程,減少細微顆粒物的排放。
●盡量不用煤炭、木材或植物燃燒的方法烹調或取暖。
●居民住宅盡量遠離交通要道。
●嚴格執行公共場所禁煙的規定,消除被動吸煙的來源。
●大力宣傳吸煙對個人的危害,尤其是被動吸煙的害處鼓勵戒煙。
●增加城市的公共綠化面積,尤其是居民小區綠化面積,凈化空氣。
摘自《市場報》